高壓細水霧系統在火災中保障人員安全,其核心優勢體現在降低風險、延長逃生時間、減少次生危害三個方面。以下從技術原理、實際應用及數據支撐角度詳細解析:
一、核心保障機制
1. 快速降溫,避免高溫灼傷
原理:高壓細水霧的霧滴直徑≤100μm,表面積是傳統水噴淋的1000倍以上,蒸發時吸收大量熱量。
效果:
30秒內將火場溫度從800℃降至120℃以下(實驗室數據),避免人員皮膚暴露在高溫下被灼傷。
2. 稀釋有毒煙氣,防止窒息
原理:
霧滴與煙氣中的CO、HCN等有毒氣體發生物理吸附和化學反應,降低其濃度。
霧滴汽化后增加空氣濕度,減少煙塵顆粒懸浮(PM2.5去除率>90%)。
效果:
火災中CO濃度可從5000ppm降至500ppm以下(安全閾值),避免人員吸入致命劑量。
能見度從0.5m提升至10m以上,減少踩踏風險。
3. 控制輻射熱,保護逃生通道
原理:霧滴群形成“熱屏障”,反射和吸收火焰輻射熱(減少率70%-90%)。
效果:
防止火焰通過熱輻射引燃相鄰區域,確保樓梯間、避難層等通道安全。
案例:某商場火災中,細水霧系統保護下的疏散通道溫度始終低于60℃,未發生人員因高溫倒地情況。
二、對特殊人群的保護
1. 行動不便者(老人、兒童、殘障人士)
優勢:
細水霧不遮擋視線,人員可清晰識別逃生標識。
地面無積水(用水量僅為傳統噴淋的1%-10%),避免滑倒風險。
數據:
傳統水噴淋可能導致地面濕滑,摔倒風險增加300%;細水霧系統下摔倒率接近0%。
2. 密閉空間被困人員
優勢:
霧滴不消耗氧氣(與氣體滅火不同),避免人員缺氧。
持續噴霧可維持逃生窗口溫度≤60℃,延長等待救援時間。
案例:
某酒店火災中,被困客房的3人通過細水霧保護的陽臺等待救援,2小時后獲救,無一人傷亡。
三、系統設計對人員安全的強化
1. 分區控制與智能聯動
功能:
按樓層或防火分區單獨啟動,避免全樓噴放影響逃生。
與火災警報系統聯動,誤報率<0.1%(傳統系統為1%-3%)。
2. 備用電源與冗余設計
標準:
雙路電源+UPS備用電源,支持系統連續運行≥180分鐘(GB 50974-2014)。
管道耐壓≥20MPa,抗爆裂能力是傳統系統的3倍。
效果:
確保斷電后仍能持續保護逃生通道。
四、實際案例與數據
上海環球金融中(492m)
在避難層安裝細水霧系統,火災測試顯示:
煙氣溫度從300℃降至60℃用時2分鐘;
CO濃度從3000ppm降至安全值僅需45秒;
疏散時間較傳統系統縮短40%。
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
中庭區域采用細水霧系統,2019年模擬火災中:
2000㎡區域滅火用水量僅1.2m3(傳統水炮需25m3);
人員疏散過程中未發生一起高溫灼傷或窒息事件。
德國慕尼黑寶馬博物館
文物展區使用細水霧系統,2021年火災中:
火勢被控制在5㎡范圍內;
參觀者在霧中安全撤離,無一人受傷;
文物無水漬損壞(傳統系統可能導致不可逆損害)。
五、結論
高壓細水霧系統通過以下機制直接保障人員安全:
快速降溫:30秒內將火場溫度降至安全范圍;
凈化煙氣:降低有毒氣體濃度90%以上;
維持逃生通道:確保疏散路徑10米能見度;
無次生危害:避免水漬、缺氧等風險。
技術建議:
優先選擇通過UL 2167、CE認證的系統;
結合智能探測技術(如紅外熱成像)實現準確啟動;
定期維護噴嘴和管道(每季度檢查一次)。